返回主站

碧桂园山东智慧农场即将迎来首个收获季

2022-09-13 15:33:29来源:华夏商网

9月,白露前夕,位于山东东营市利津县七龙河村的碧桂园智慧农场项目迎来首个收获季节,2500亩玉米地在接下来一周内将完成收割,3600亩的水稻也长势喜人,预计下月开始收获。该项目,5月11日正式签约成立,规划为万亩无人化农场,首批耕种面积达6800亩。

微信图片_20220913163902.jpg


,时长

   清华学霸返乡投身现代农业

“我不是、我没有、不是的”对于项目选址,在东营土生土长的农场负责人孙筱,对空谈家乡情怀否认三连;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美女博士,用一翻学霸式的发言,让笔者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科学严谨:“我专门写了一个卫星遥感找地程序,结合地形气候,夜光遥感、与近红外遥感——通过夜光遥感我们找到人口聚集少,近红外探测地表叶绿素植被长势,地形要够平能大规模作业,气候最好能一年两熟,同时要有水源不被用水指标限制,叠加以上5个因素我在环渤海的这个地带去搜索。”

微信图片_20220913163815.jpg

东营碧桂园七龙河智慧农业负责人孙筱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锁定范围,孙筱与团队花了两个月时间,实地走访考察环渤海的8万亩土地,综合土质、用水、规模前景、土地性质等指标,最后锁定东营市七龙河村的这1万亩农田:

微信图片_20220913163819.png

   卫星遥感选址调研报告

“当我真的来东营做实际考察,同等条件土地在潍坊,夜光遥感发现人口密度是这的5倍,地租也比这里贵1倍,反向验证了我的程序是可行的,同时这里边上就是黄河,用水方便”看到优势的同时,严谨如孙筱也十分清楚七龙河的劣势——“便宜有便宜的问题,这里是盐碱地。”

   科技力量解决盐碱问题

走进碧桂园七龙河智慧农场,这里与黄河零距离,肥沃的黄河水被抽取灌溉,看得到的营养滋润万物;而距此75公里外,来自渤海看不见的威胁正悄然渗透。

微信图片_20220913163823.jpg

肥沃的黄河取水方便

  “盐碱地的产生它是地下水,是海水渗进来导致的,你改变不了”诚如孙筱所言,他们面对盐碱问题必须清晰且理智,“或许过个50年、100年黄河带着河沙冲积把海岸线推出去能解决了盐碱渗透,但最起码不是现在,过去‘治地’的方式‘疗效’有限,还是要从种业做文章”。

微信图片_20220913163827.png
微信图片_20220913163831.png

盐碱地综合利用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央媒报道)

从2015年开始,国家就在东营黄河三角洲持续推动盐碱地综合治理,通过生态化和种业创新,在盐碱地种出产量高、品种好的多种耐盐碱作物,把5亿亩盐碱地充分开发利用——这也是碧桂园七龙河农场前进的动力,从今年5月签约开始,农场一方面与当地农科所合作,在首期的6800多亩土地,种上了耐盐碱品种的水稻和玉米。另一方面,还和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团队联动,参与耐盐碱大豆等作物的种业繁育,农场未来的经营,注定与国家农业科技革新深度捆绑。

    碧桂园新农人:把诗与论文写在黄土地上

农场总统筹孙筱博士学建筑出身,农业科班出身的两位硕士——王有彬与杨浩管生产,加上今年新加入的超级碧业生赵燚和史博,碧桂园七龙河智慧农场项目团队一共5个人。

微信图片_20220913163835.png

从左至右:杨浩、王有彬、史博

微信图片_20220913163848.png

赵燚

团队每天日出而作,5点半左右起床,去地里给外聘农户布置工作、巡田、监测病虫害作物生长情况……忙到晚上7、8点,最近玉米收获更常常8、9点才下班。他们说,这样的生活很简单,没有那么多喧嚣,唯有蛙声鸟叫隐入人烟,酷爱创作的赵燚在农闲时有感而抒:

微信图片_20220913163914.jpg
,时长

   在七龙河,几位碧桂园新农人看到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的缩影——这里帮工的农民平均年龄65岁,“中国这么多人要吃饭,但会种地的人在慢慢老去,会种地未来会是非常稀缺的职业”杨浩从地里掰下一根金黄的玉米说“我们就是中国未来的新农民,用科技和盐碱抢粮食,2到3个人能种几万亩甚至十万亩的地”。

   如老一辈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可种不了这万亩农场,在七龙河农场以南300多公里的临沂市临沭县,碧桂园农业的山东皓耘智能装备工厂已建成。

微信图片_20220913163854.png

山东皓耘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首台设备下线仪式

微信图片_20220913163807.gif

   这里生产的新一代无人农机,将为新农人的耕作注入科技动力,孙筱和团队对此已有明确规划——

 “今年可能是给无人农机做实验,那未来我肯定是要把这个产业向上延伸,就是往种业的方向去做,向下延伸的就是往产品方向做,不管是向上还是向下,利润端都是在这,可以通过科技的方式去改善那个土壤,去深挖它的一个价值”。

种业改良繁育让盐碱地长出粮食,用无人化农机解放劳动力,土地流转让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老一辈农民获得收益颐养天年。孙筱认为,她跟伙伴正在这里打造一艘集产学研一体“农业航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碧桂园新农人,正用实践把论文写在黄河入海之地,也写下新时代的诗,与远方。

[责任编辑:宫江涛]

免责声明:华夏商网转载的信息,目的在于传播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与法制与社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内容

华夏商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查询| 营业执照| 删稿指南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2022015083号-1

Copyright © {Year} HUAXIASHANGWANG All Rights Reserved.